由中醫觀點淺談憂鬱症 作者:吳大夫
憂鬱症之所生,乃是由於情志不舒,氣血鬱結,而逐漸引起臟腑氣機不調所致。人身五臟,各有所掌管之情志。《素問》提到「肝在志為怒」、「心在志為喜」、「脾在志為意」、「肺在志為憂」、「腎在志為恐」,以及「心者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」,表示情志與臟腑之運作會相互影響,且以心臟總掌人的所有思想,與憂鬱症最有關聯。
人周身氣血之流動由心臟帶動,假如心臟有所耗損,則氣滯而血結,致使臟腑運作失調,情志無所疏通,造成憂鬱。而《素問‧本病論》說:「人憂愁思慮則傷心」,憂鬱也會反過來傷害心神,這是一體兩面的。今人生活壓力大、晚睡、少運動等已成習慣,思慮多壓力大及晚睡則耗損陰血,使心失所養,神失所藏;少運動則心臟無力,使心臟難以帶動氣血運行。因此,時下的生活模式,是造成憂鬱的原因,不容忽視。
除了改善生活方式,也可以嘗試以下方法:
一、 喝醋:酸入於肝,適度飲醋可以幫助肝的疏泄,使氣機暢達,情志舒暢。假如有興趣自製醋飲,可選用黑糖(補陰血)、花草(芳香理氣)之類材料。
二、 假如屬於陰血虧虛型的憂鬱,可適度以大棗、百合(有養陰清心安神之效)、地黃、當歸等補養。虛煩失眠亦可試之。
三、 撥筋:按摩或撥引心胸附近的筋結有助於幫助胸陽之宣通,如中府、雲門穴附近,或胸前的肋間等。按摩手上內關、神門穴也對心臟有所助益。
四、 一有憂思即勇於面對並尋求解決。煩惱時,立即尋求運動、聽音樂、創作、對親友傾訴等解決之道,避免拖久了鬱積於內。
朱丹溪《丹溪心法‧六鬱》說:「氣血沖和,萬病不生,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。」希望各位不要輕忽此病,一有徵兆則積極設法解決,以免釀成大病。
相關閱讀: